2月1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谨防有人利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名义进行网上收费诈骗的预警(2020年第1号预警)》,内容如下——
寒假以来,为切实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学校相继延期开学并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线上教学。近期,据一些中小学生家长反映,有人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媒介假冒学校教师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开学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为由发布诈骗信息,要求学生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培训费、课本费等各项费用,致使部分家长上当受骗。
延期开学期间,教育部整合国家、有关省份和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台电视空中课堂及部分省份网络学习平台,并提供有关教材电子版、“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库等学习资源,均为免费提供。
建议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开展线上学习的同时,对借此名义收取相关费用的行为,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和老师反映,并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报警。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3号),积极整合资源,统筹现有条件,指导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网络学习或电视空中课堂学习,防止再购置新的设备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严禁以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名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违规收费。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发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教育移动应用管理责任体系,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
对学校和班级建立的微信群、QQ群等,要严格落实群主管理责任,严格核实所有成员身份,严格落实实名制度,严格入群批准验证,杜绝陌生人随意入群现象,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对确有需要通过网上支付的合规收费事项,建议学生和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进行确认,不可盲目进行网上支付。
各级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应进一步完善教育收费管理工作机制,认真履行教育收费属地管理职责,畅通举报渠道,严肃查处疫情防控期间乱收费行为;一旦发现涉及诈骗的收费行为,要及时将有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骗子通常用一下两点进行骗
一、利用疫情热点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多学校教学方式发生变化,骗子正是利用了这个热点,以不便当面支付为由,让家长放松了警惕,提前通过网络支付学费。
二、利用QQ群特点
QQ群可以直接通过QQ搜索群名加入。而且绝大部分家长群为了沟通方便,成员们几乎都改了群昵称,骗子进群后马上就能知道群成员的角色,然后把自己的头像、昵称改为和老师一致进行诈骗。
冒充老师收费案件近期高发多发,老师和家长们可通过以下做法防范:
一看:看身份。添加好友时候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备注信息可作为参考,但不要完全轻信。
二防:不随意向他人推送微信群的二维码,群主要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三查:注意查看可疑人员的账号,高仿号一般会复制头像和昵称,但账号无法频繁修改,可以此核验对方身份。
四问: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
五报: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学院、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