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以先进制造业为背景,坚持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为目标,注重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及设备管理等核心能力的训练;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面向工程实际,培养获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主动对接上海先进制造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 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强调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协调“知识,素养,能力,资格标准”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零距离”衔接,促进职业技能与岗位的对接,促进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融合。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强调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未来职业发展,加大专业的技能动手能力、攻关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按照“大平台、小模块”思想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能力提升课程”。
(1)“通识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体育与健康等;
(2)“通用技术课程”包括: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基础理论、机械知识、机械CAD等;
以上两类课程属于“大平台”课程,主要着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基本知识基础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及素养,有利于未来服务领域的拓宽,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部分有升学打算的学生夯实基础。
(3)“专业课程”包括:钳工基本技术、机械系统拆装、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的精度检测与保养等;
(4)“综合能力提升课程”包括:创新平台实践、校企合作岗位实训等课程。
以上两类课程属于“小模块”课程,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的针对性。
四、师资条件
本专业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师共9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3人。本科以上学历达100%,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75%以上,均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教师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长期现场实践工作经验。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大都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他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学团队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门,主编或参编的校本教材4本,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五、实训环境
学校本着“保持先进性,突出实用性,设备与工业应用环境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有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可用实训面积460m2,共计160工位,设备总值200余万元,可以适应专业教学与发展的要求,另外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个,可以满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除了承担教学任务,还承担承担宝山钢铁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烟草机械厂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量社会培训任务,年平均培训500余人次。
六、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主要是适应在机械制造业的机电安装与维修领域,从事通用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培养的学生就业质量好,大部分毕业生都在各宝钢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研究所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就业,薪资待遇较好,就业稳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逐年增加,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逐年提高,历届毕业生满意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