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德国的Dr. Ralf Vogler使用探究式教学来教授本门课程。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课堂学习活动是围绕Multimodal Versus Intermodal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Dr. Ralf Vogler首先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去思考自己的情况,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然后,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引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逐步向最优答案靠拢。这个过程则由学生小组讨论来完成。教师在上课时注重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把自己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四个不同的学生小组就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的回答。学生小组通过把讨论结果罗列在大白纸上,并展示在黑板上,清晰明确,供教师、其他小组评判讨论。
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教师较好的处理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没有过多牵引: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既让学生自由发言,也让学生先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Dr. Ralf Vogler善于诱导。如:“你的这个上下学方式一成不变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调整你的通勤模式”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做到了: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本节课对我今后讲授原材料生产与物流有很大的启发。我也会在合适的章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管理系党支部 张毅(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