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重视学生家庭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培养
发布时间: 2013-11-22 浏览次数: 1159
杨磊,男,1975年02月15日出生,已从事教育事业1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近8年,全面负责班级学生事务。杨磊老师自负责班主任工作以来,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人本化的管理思想、科学的育人方法、高尚的个人魅力,兢兢业业服务学生群体,为做好学生的在校教育工作倾注大量心血。除此之外,杨磊同志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深感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他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摸索出“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方法,通过家长接待日、定期电话联系与家访等多种互动方式,实现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机制,将学生的在校培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致力于学生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家校联动,转化后进生
柯同学是杨老师所负责班级中的一名普通女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时常在课堂上无故顶撞教师,并且与班级其它同学交流较少,性格比较孤僻、叛逆。经过杨老师的深入了解,发现这位同学私下里甚至发生过与同学打架斗殴事件,同学关系非常紧张。杨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后,经过与该同学进行谈心,并且加强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使该同学体会到了平时难得的信任和温暖,继而向杨老师说出了自己面临的苦恼。杨老师了解到,柯同学的父母有两个孩子,她的妹妹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乖巧听话,很讨父母的喜欢,柯同学感觉平时父母关心的重点也都在妹妹身上,心态有一些失衡,又由于柯同学平时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且由于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经常顶撞父母,导致与父母的关系也非常紧张。于是,杨磊老师通过电话联系和家访,慢慢的扭转了家长的观念,成功的让父母意识到,父母对孩子要有爱心,有爱心首先就应该无差别的去关心和疼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即使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等其它原因,作为父母也不能放弃对孩子的爱心、信心和关心,孩子在没有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下成长,只能是越来越孤僻、不自信,以至于自暴自弃。作为父母,对孩子保持平时的关心和爱护,拿出自己的爱心去鼓励和支持小孩,让小孩能时刻感受到自己始终是受到关注和呵护的,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从而有动力去取得进步。同时在此过程中,孩子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反复,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因为一时反复而失去信心,平时可以通过对话、谈心等方法掌握孩子的心里动态,不断的教导孩子做一个懂事、积极向上、自信开朗和正能量的人。父母在看到孩子的进步时,要不断鼓励、表扬孩子所取得的进步。让孩子深切的感受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以及家庭的温馨。在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柯同学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家长的关系十分和睦,和老师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也没有发生过不融洽的事情,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后来又成长为一名班干部,成了老师管理班级的好帮手。
因材施教,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新学期开始时,戴同学分到了是杨老师班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杨老师发现,戴同学是一名非常聪明的学生,但是学习不太用功,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甚至逃夜,厌学倾向比较严重。杨老师通过与其倾心交谈,发现经常回忆自己在初中时的“辉煌”,原来戴同学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只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后来才逐渐产生的厌学倾向。杨磊同志将该生作为重点帮助对象,决定与他的家庭一起帮助戴同学度过难关,重拾自信。杨老师通过多次上门家访了解到,戴同学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平时与其交流的机会较少,而且疏于指导,戴同学的父亲恨铁不成钢,教育方式比较急迫,使其很不适应,经常顶撞父亲,也使家庭中的父子关系日趋紧张,该生的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没什么办法。在了解到这些基本情况后,杨老师一方面对戴同学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积极的鼓励他,使他慢慢地走出了中考失利的阴影,重拾自信,恢复了学习的兴趣,使以往的一些在校陋习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戴同学目前的情况,与他家庭有直接关系,杨老师决定“因材施教”,对戴同学的家长进行了特殊教育指导。杨老师向戴同学的家长提出一些具体化的辅导建议,无论家长的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和孩子交流谈心,帮助孩子解决他的各种疑惑。家庭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和孩子说说,问问孩子的意见,让他认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比如在孩子面前如何展现家长的希望值,如何减少对孩子的压力式教育等,杨老师强调了为了不使孩子感觉有压力,可以加强叙述方式的灵活性。而且即使孩子遇到比如一时的成绩不理想等挫折,使家长的期望心理有落差,家长也不要只关注自己,从而对孩子表示失望,言语刺激和打骂,这样是不可取的且没有任何积极效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肯定是比父母还要弱的,作为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应该做的事情是应该更加继续相信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进行格外的关心和爱护,更加积极的鼓励和扶持。同时,作为家长也必须意识到即家庭对于孩子性格塑造的重大意义,而且要时刻保持这样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趋使下,家长自身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在家庭中形成一种父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杨老师还告诉家长,行行出状元,人生的成功之路不只一条,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给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孩子共同努力进步,无论孩子以后从事哪个行业,都肯定是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杨老师的建议使戴同学家长受到很大启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戴同学的日常表现都大为改观,这得益于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杨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继续关注着戴同学的成长。
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一切为了学生
杨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为了呵护和关心每一位同学,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教育为指南,提出并建立了了一些常态的家校互动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
班级家长委员会由学长家长组成,每学期召开两次以上,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1)由班级组织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听取班级工作汇报,针对学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配合学校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去帮助学生成长;(3)针对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一致,塑造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性格。
    2、邀请家长走进课堂
除了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班级还会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培训。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接待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和教室,深入感受班级的文化氛围、教育特色,实现教师与家长教育方式上的沟通与一致。
    3、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加强家校联动沟通
杨磊老师利用计算机专业特长,在网上设置聊天室,经常与家长“聊天”,共同探讨教育的良策。并建立与家长不定期电话或电子邮箱沟通制度。同时,在班级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还在班级中布置“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的署、寒假作业等等,这些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形式多样,效果显著,有力的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提高。
杨磊同志是位普通的教师,普通的班主任,每天从事着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但他以赤诚的心、饱满的精神面貌,努力地工作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一名人民教师的承诺!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武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