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在全国两会春风吹拂下,学院、校党政领导班子深入各系部开展大调研。根据学院、校领导在基础教学部调研中提出的要求,基础教学部各教研室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探讨如何做精课堂教学及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课程思政是“大思政”格局的内在要求,是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考虑的。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要求非思政课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
基础教学部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各教研室每两周至少召开一次教研活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讨交流如何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如何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如何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经典案例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政课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
体育教研室吴旭东老师以《体育教学亦需德育滋养》为主题,提出因材施教,分层教育;融入常规,德育双馨;兴趣先行,品质为上;榜样教育,其益无穷;把握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语文教研室李茜茜老师以《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探讨》为主题,提出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要将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如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发掘语文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引导学生体会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外语教研室聂春阁老师提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介绍英语文化,必要时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寓思想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在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和讲解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口授、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获得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道德规范。
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我学院、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推进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激发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础教学部党支部 刘晓莉(文/摄)

